月下独酌四首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裴回,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
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
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
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
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
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
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
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
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赏析
其一
诗人下笔点题,突出一个“独”字。春天幽静的月夜,月色溶溶,花香袭人,令人惋惜的是诗人自饮自酌,竟无一人陪诗人共饮,“一壶酒”已见冷清,“独酌”、“无相亲”重复渲染,倍见孤独之情。环境的优美与人心的寂寞对照,形成了一层转折。然而诗人展开奇妙想象,邀来天上的明月、月光下自己的影子,助酒佐兴。冷清的场面又显得气氛热烈,情调也变得乐观。由孤独变为不孤独,这是又一层转折。
中间四句,两层转折,尽管诗人主观上如此盛情,却痛苦地感到:月亮毕竟不会饮酒,自己的身影也不能举杯对酌,只能徒然伴随自己而已。“既”、“徒”二字,紧相呼应,显露出再次失望的心境。这是一层转折,由不孤独又变为孤独。接下去,诗人进一步自我解脱,遗憾虽然遗憾,但如此美好的良宵岂能虚度!
暂且与明月和身影为伴,在春暖花开之日及时行乐吧。
诗意稍稍扬起,然而,这种强颜为欢却掩不住心灵的悲哀和凄凉,联系开头“独酌无相亲”可知,诗人正是饱尝了人生的苦味和现实的沉重打击后,才有意避开这黑暗昏浊的世界,来独自“行乐”,徘遣心灵的苦闷。
“我歌月徘徊”以下四句,写自己醉舞高歌的情景。诗人对月高歌,明月徘徊左右,仿佛倾听自己的歌声;影子陪自己起舞,舞兴正浓,影子也显得零乱。
直到醉倒之后,醉眼朦胧,月光看不见了;躺在花丛,影子也不得不与自己分离。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明月、影子写得极富人情味。
接着诗人将笔锋一转,提出自己诚恳的愿望。“无情游”很值得玩味。月亮、影子都是没有知觉情感的事物,李白与之交游,故称“无情游”。“云汉”,是银河,这里指天国。诗人与明月,影子相约,希望永远相伴、远游行乐,并期待到神奇的天国相聚。诗人对物抒情、淋漓尽致地倾吐着自己的向往。诗人不愿与污浊的社会同流合污,因此才感到孤独,才与明月、影子为友。至此,诗意升华到一个更加深刻的境界。
题目是“月下独酌”,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有无限的凄凉。诗人曾有一首《春日醉起言志》的诗:“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觉来盼庭前,一鸟花间鸣。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试看其中“一鸟”、“自倾”、“待明月”等字眼,可见诗人是怎样的孤独了。孤独到了邀月与影那还不算,甚至于以后的岁月,也休想找到共饮之人,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相约在那邈远的上天仙境再见。结尾两句,点尽了诗人的踽踽凉凉之感。
通览全诗,深沉的孤独感是贯穿全篇的题旨,在艺术上层层转折,波澜起伏,愈转意蕴愈深。同时,诗人以乐写哀,以旷达写悲郁,别有风味。